在社會上立足跟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,應該注意哪些問題,采取什么姿態(tài),有沒有總的原則。莊子帶了很多學生,那總是想聽聽老師的建議,同學們就問莊子,莊子說有但是我現(xiàn)在給你講,你印象不深。走跟我進山里邊,咱們到山里邊現(xiàn)場教學,同學們說好,這學校多沒意思。咱們進山半山腰碰到一群伐木工人,正在叮叮當當?shù)姆ツ?。莊子說來同學們,你們仔細看這些伐木工人,他們砍的樹有什么特點?同學們說砍的樹有什么特點?能做房梁,能做檁子椽子能做桌椅板凳都是成才的好處。莊子說那你們注意路邊有一棵大樹,那么粗大,為什么就沒人砍沒人閥?同學們發(fā)現(xiàn)確實是,在路邊有一棵老樹,又粗又大,但是就沒人砍伐。有一個學生上去就問那伐木工人說,師傅我問你為什么所有的樹你都砍了,就這棵樹你不砍。伐木工人說,你們不認識樹,我跟你說這棵樹是一棵臭椿,樹味是臭的,形狀歪7扭8,而且紋理也不規(guī)整,它根本就不成材。成材的樹我要砍伐,不成材的樹我砍它干什么,所以我不砍。
莊子說這件事在社會上也存在,在江湖上也存在,成才的就被砍了,不成才的就得以善終。能干的人都被累死了,不能干的人就安全的混到退休,還提職了進步了,學生說,老師拿著這個思路,我們確實應該收斂鋒芒,不能展示的太能干,防止鞭打快牛被人累死。莊子說,你只了解到人生的一半,接著往山上走,越過山頭開始下山。山下有個農舍,農舍里養(yǎng)了好多大鵝,古代的鵝跟雁,還沒有完全分開,那有的是鵝有的是雁,那大雁馴化的就是鵝嘛,所以養(yǎng)了很多的鵝,很多的雁。
一見莊子來了,主人就特別高興。說夫子不要走了,今天我請你吃鐵鍋燉大鵝。那邊的主人就拿著刀就奔了養(yǎng)殖的鵝舍去殺鵝。莊子帶著學生在旁邊看。就發(fā)現(xiàn)這主人追著鵝就挑,要不然抓這個要不然在宰那個追的雞飛狗跳,這鵝叫的四處跑,偏偏就一個大鵝站在門口也不跑,也不躲,神態(tài)安詳,特別得意,而且主人也不抓他,也不殺他。莊子說,你們去問問這個養(yǎng)殖的主人,他為什么不殺這只鵝?這個學生就來了,說請問主人為什么別的鵝,你都追著殺,就這個鵝你不殺呢?主人說你不知道,這些雁有的會叫,有的不會叫,就這個雁叫的好聽,有高山流水之音。王羲之就特別愛聽鵝叫,跟音樂一樣美,所以那個沒什么才藝的那鵝我就把它剁了燉肉吃,這個有才藝的。那我當然舍不得殺,所以他就能盡忠天年得以善終。回來以后,莊子說你看不成才的都被淘汰了。成才的就進步發(fā)達了,你們得到什么結論?同學們說結論就是那還得增長才干,還得能干,還得冒尖兒。莊子說,想想剛才什么結論,那到底是應該成才還是不成才呢?才與不才之間的辯證法是什么?莊子說了一個成語叫龍蛇之變。大家特別講這個成語,莊子說一個君子應該有龍蛇之變。該變龍的時候你就變龍在天上飛騰萬里,噴云吐霧,普降甘霖,展示才華。但如果條件不具備的時候,天地大旱,炎熱酷暑。這時候的條件不具備,你就落到地上,變成一條蛇。在變成蛇的時候,你就在草莽之間跟那些蚯蚓螞蟻為伍,住那個泥濘的巢穴,吃那個骯臟的食物。不過變成蛇的時候,你不能因為你曾經是龍就懊惱就灰心。當你變成龍的時候,你也不要因為曾經是蛇就慚愧,就心虛,這根本沒必要,該在天上飛就在天上飛,該在泥里鉆就叫泥里鉆,這叫龍蛇之變。君子應該有龍蛇之變,處于木雁之間為好。什么叫木雁之間遇到砍樹的領導,你就收斂鋒芒,遇到殺雁的領導,你就展示才華,到底是收斂還是展示,取決于周圍的環(huán)境,企業(yè)的文化和領導的風格。
轉載:http://malashangbang.com/zixun_detail/112181.html